距展会开幕还有
在餐饮食材展这一行业盛会中,预制菜产业的未来发展蓝图逐渐清晰,诸多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为其指明了前行方向。
从技术创新层面来看,预制菜产业正朝着智能化与数字化大步迈进。众多企业在展会上展示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与技术,如智能烹饪机器人,它能够精准控制烹饪时间、火候和调料用量,实现预制菜的标准化、规模化生产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稳定性。一些企业还引入了大数据分析技术,通过对消费者的口味偏好、购买行为等数据的深入挖掘,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有力依据,从而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。例如,某预制菜企业利用大数据发现,年轻消费者对低糖、低脂的健康型预制菜需求日益增长,于是迅速调整研发方向,推出了一系列轻食预制菜产品,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。在保鲜技术上,新型的真空冷冻干燥、气调保鲜等技术也不断涌现,有效延长了预制菜的保质期,同时更好地保留了食材的营养成分和口感风味,减少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,让消费者吃得更健康、更放心 。
市场拓展方面,预制菜产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。在国内市场,预制菜正逐渐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,下沉市场潜力巨大。随着冷链物流的不断完善,即使在偏远地区,消费者也能便捷地购买到新鲜的预制菜。展会中不少企业表示,将加大在下沉市场的渠道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,通过与当地经销商、零售商合作,举办促销活动等方式,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。同时,预制菜的消费场景也在不断拓展,除了家庭餐桌和餐饮门店,在学校、企业食堂、航空高铁等团餐领域,预制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。某预制菜企业与多家学校食堂达成合作,提供营养丰富、口味多样的预制菜套餐,既解决了学校食堂供餐压力,又满足了学生们对美食的需求。在国际市场上,预制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随着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,中式预制菜受到越来越多国外消费者的关注。展会上,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预制菜产品,如饺子、包子、宫保鸡丁等,吸引了众多国际采购商的目光。不少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,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展会、与国外经销商合作等方式,将中国预制菜推向世界 。
标准制定对于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。目前,预制菜行业存在标准不统一、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,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。在食材展上,专家们一致呼吁加快预制菜标准体系的建设。从原材料的采购标准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标准、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口味标准,到包装、储存、运输等环节的标准,都需要进行明确规范。只有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,才能确保预制菜产品的质量安全,提升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度。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进预制菜标准的制定工作,2024 年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,对预制菜的范围进行了界定,并提出要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,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。这一举措为预制菜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方向引领。未来,随着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,预制菜产业将迎来更加规范、有序的发展环境 。